显示标签为“Guided Reading 读书会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Guided Reading 读书会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14年5月6日星期二

《零极限》读书会


这本书让我们在一种纯然的爱、包容与平静的状态下,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吸收灵感与力量,进而创造一种 健康、平静与快乐的人生!


修。藍博士說:「我一開始在州立醫院跟那些患有精神病的罪犯一起工作時,那裡每天都會發生三、四次病患互相攻擊的事件。那時大約有三十個病人,他們被戴上 腳鐐、手銬,被關在隔離病房,或者被限制在院區裡。醫生和護士在走廊上都是背靠著牆走路,因為害怕被攻擊。而僅僅經過幾個月的清理,我們就看到完全正向的 轉變:不再需要腳鐐、手銬,不再需要隔離,而病人也被允許離開院區去工作或運動了。」
他到底做了什麼,開啟了這樣的轉化呢?

每逢星期日 2.30 PM – 5.30 PM ,一起来开启这神奇的生命乐章吧!
请联络KEANE 013-369 4755或电邮致dclover@googlegroups.com了解详情。

下载海报

对不起 。 请原谅我 。 谢谢你 。 我爱你

2014年3月6日星期四

回到当下的旅程

在这个科技时代,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,“活在当下“。活在当下能让你觉醒。只要你活在当下你就能全然的喜悦。活在当下你就。。。。 可是,要如何活在当下?

专心的在做工就是活在当下?
还是只要我在静坐就是活在当下? 
为什么越“想要“活在当下,当下就离我们越远? 
究竟是什么原因把我们带离了当下? 

本书的作者(李尔纳•杰克伯森)他分析出四大原因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在当下。 
1)我们的小我(我执) 
2)我们过去压抑的情绪 
3)我们拒绝承认接受自己的面貌 
4)我们和他人还于纠缠,失去了界线 

这本书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头脑安静下来,学习正确释放、表达我们的情绪;脱离执着;释放压抑的过去;爱自己,接纳自己,温柔地活在幸福的当下。 

这是一本不能用我们的头脑去读的一本书,而是用我们的“心“去读的一本书。 

从3/12/2013起,每逢星期二晚上8点我们的读书会会导读“回到当下的旅程“ 欢迎大家一起来参于这个与众不同的旅程。活动每次收费RM5。

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

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导读会



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,只有自己”

很多时候,人们都需要认同感,不管它来自哪里?社会,身边的人,还是自己?
可是,当我们追求这个认同感的时候,往往向外追求。追着追着,不知不觉地迷失了自己,不知道自己是谁。不管你在外在的世界或在别人眼里多么成功,多么的好,多么的幸福,自己的内心始终感觉空虚,不安与不踏实。

* 与会者将轮流朗读书中段落,然后带领将以问答探讨方式深入剖析书中知识

地点:四叶草心灵成长工作坊D'Clover Centre for Spiritual Growth
日期:9月4日起每逢星期二
时间:晚上8- 108-10pm
收费:RM5
活动联络人:
019.6649008(彩玲), 016.6629102(文雄), 012.3749772(婷婷), 013.3694755(明洲)




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

《潜意识的力量》导读会



作者: 约瑟夫.墨菲

潜意识深处的图景,塑造了现在的你。

  1963 年,潜意识心理学权威、潜意识成功学创立者约瑟夫•墨菲博士出版了《潜意识的力
量》一书。他鼓励人们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力量,达到心想事成的境界,实现自己的梦
想人生。这场“潜意识的力量”运动奠定了墨菲博士人类潜能运动灵魂人物的地位。

  半个世纪以来,这一理念影响了美国好几个世代的励志作家与演说家,并成为了《秘密》、
《吸引力法则》等书的思想源头。作为影响人类进步的 50 部自励经典之一,这本书改变了数百
万人的思考方式。

  在书中,墨菲博士以科学的态度阐明了潜意识的存在,并列举了大量来自生活的实例,以
说明潜意识的影响力。同时,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的练习方式,通过这些练习,
我们将学会——

如何吸引丰盛的财富;
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;
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;
如何经营美满的婚姻家庭;
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;
如何在思想上永葆青春;
如何追寻幸福的人生......

* 与会者将轮流朗读书中段落,然后带领将以问答探讨方式深入剖析书中知识

地点:四叶草心灵成长工作坊 D'Clover Centre for Spiritual Growth
日期:12-8-2012起每逢星期天
时间:下午 2 点-5 点 (2-5pm)
收费:RM5

活动联络人: 016.6629102(文雄), 012.3749772(婷婷), 013.3694755(明洲)

Download Poster

2012年1月31日星期二

《無條件的愛》导读会


作者保羅費里尼繼「寬恕十二招」之後,以老莊的散文筆法,細細描述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擁有的「無條件的愛」。他由大我的心境出發,以第一人稱的對話方式,直接與讀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,喚醒我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愛,開啟那已被遺忘的智慧。

日期:二月七日起每逢星期二
时间:晚上八点
地点:四叶草心灵成长工作坊
地址:8-1, Jalan MP12, Taman Merdeka Permai,  Batu Berendam 75350 Melaka
收费:五令吉
形式: 参加者将朗读书中指定章落,带领将把该章重点点明,并加以说明。参加者将可自由分享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疑问,大家互相讨论。
联络:013-3694755, 012-6629102, 012-3749772

  序:來自圓滿自性的訊息 -- 若水

  有時,我們會驚訝自己的好,有時,又會痛恨自己的不好,雖然在人們面前,我們常急著為不好的一面辯白,卻辯得心虛舌結的,只因在我們存心展示天使的羽翼背後,時時閃爍著青面獠牙的記憶。

  我們常說,人是天使與魔鬼的複合體,有時好得讓天使動容,有時壞得讓魔鬼大呼快哉。我們一生都在善與惡的戰場上背水一戰,在絕望中尋找希望。

  此時,《奇蹟課程》為我們傳來一套安心法門,它說,我們的「壞」只是因為一時的怯場而演出穿幫而已,我們的「好」卻是出自本有而且不滅的天性。

   在心靈進化史上,人類仍在童稚階段,演出的戲曲難免可笑復可憫,然而,無稽的劇本絲毫磨滅不了演員的天賦才資。它好似說,壞的演出只是場外排練,屬於偶 發事件,而好的結局則是註定的。因此【奇蹟課程】要我們登上人生舞台時,記得將原本的善性與註定的圓滿結局置於眼前,如此,我們才能無後顧之憂,盡興演出 自己這一齣人生大戲。

  《無條件的愛》作者保羅 · 費里尼則進一步將這天賦的善根,為我們細細描述了一番,讓我們得以在現實生活裡隨時認出它的倩影,學習與它溝通,在生活裡攜手俯仰進退。

   保羅使用一種特殊的文體與筆法,幫讀者與自己的圓滿自性銜接起來。他先清淨自己,融入內在的大我意識,然後採用第一人稱的形式,由大我意識與讀者進行對 話。這一形式讓我們更深地體驗出,所謂的「大我意識」絕不是一套冷冰冰的形上真理或終極動力而已,它是大愛,它是有情,它既存於我們之內,與我們本來就有 一種極其私密的關係,因此,我們若聽見它在心靈深處向我們輕聲細語時,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現象。

  只因作者保羅出自西方文化,表達的形式難免擺脫不了基督教的味道,因此他在原序中一再聲明,對這個第一人稱,你願想成佛陀、觀音、穆罕默德、老子、梵天都可以,目的只是借用歷史上熟悉的「精神權威」,引出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「內在智慧」而已。

  當這內在智慧一經喚醒,「名」與「相」的差異頓時失其意義,一切分別對立,不復存在,從此便不難由自己的心性通向所有的人性,治癒了人類的根本問題 - 分裂意識。

  人類與「內在的惡」以及「外在的魔」戰鬥太久了,我們愈是嚴陣以待,它們愈是勢不可當。其實,惡,只是缺乏愛的一個幻象,黑暗也只是缺乏光明的幻象;愛與光明一旦現身,惡與黑暗便悄然隱遁,何需大動干戈!

   《無條件的愛》藉用歷史上成道者的大我意識,喚醒紅塵中人早已遺忘的完美自性,找到本有的愛與光明。唯有由此出發,才能消弭地球進化史上的廝殺之聲,唯 有著眼於此,才能拭去修行道上的斑斑血跡,也唯有隨時更新這一記憶,我們這一群返鄉的遊子才能在人間演出一場歡樂的喜劇。

  2003 6 若水誌於如客陵星塵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