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在网络中找到的一个不错的影评。记得来看戏哦。
地点:四叶草工作坊
日期:26 OCT 2010 (星期二)
时间:晚上8点
日期:26 OCT 2010 (星期二)
时间:晚上8点
這是部電影有兩點特別之處:其一,兩個主要角色都是孩子主演,很有天份。黃坤玄演主角阿明, 拿捏得當, 演得非常自然,讓人看時根本忘記了是在看電影。配角古茶妹由李淑楨扮演, 非常出色,獲金馬獎之最佳女配角獎(二人以後一直在影藝圈發展, 這並不奇怪)。其二,電影的起始和結束都以魯冰花為主要畫面,但電影中沒有直接的情節與魯冰花有關。但恰恰看似無關的魯冰花,卻詩意地暗喻著茶姑在故事中 只為別人著想的角色: 茶姑小小年紀卻像個大人一樣幫父親操勞,挑起母親留下的擔子從不抱怨,甚至主動放棄自已也專長的畫畫的學習機會以多幫忙家務, 好讓弟弟的天才得以伸展。她一心只為弟弟著想,只為給家裡付出。
茶女的角色非常成功, 雖然她是第二主角(配角),但她最令人難忘。小丫頭的眼睛憂鬱深沉更常見堅定,看完影片後你會覺得世態炎涼的人世之中,她是一小堆溫暖的火,她讓人覺得這 個世界還有未曾被封殺的人性力量。看完影片後,傷感之餘你還有點點希望, 因為還有象茶女、郭老師這樣的人。所以,這是一部悲傷的卻還可給人點點希望的電影 – 她觸動你心肺但卻不令人絕望,這是這部電影的最過人之處。
電 影畫面中展現的常常是水城鄉美麗如畫的山水, 但故事主人公們的生活卻是極其艱苦的。艱辛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這種極端對照讓人看後更難以忘懷。這個對照無意中含畜的體現了這樣一個理: 人生並不都像表面看到的那樣美好。
影片僅通過茶姑給弟弟非常簡短的對媽媽的描述,入木三分地把媽媽美麗勤勞和慈母型的這樣一個人物非常感性 地表露出來。這是編劇和導演的大師手筆的真正體現:媽媽是不需要出現的,因為媽媽自在那歌聲中,自在孩子的心中,因而自在觀眾的心中。是的, 「母愛的力量不正在於此嗎?一個偉大的母親,她不但在活著的時候給孩子以愛,而且在死後也給孩子一生做人的力量。」
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接近 尾聲的處理。如前所述,當幾個最關心阿明的人們來到阿明墳塋前,他們把阿明所畫的畫全部燒給阿明,甚至把國際獎也燒掉。雖然,阿明家裡仍然一窮既往,卻沒 有人想到出名後的阿明的畫及獎狀值錢多少,他們只想做他們覺得阿明會高興的事 – 這是這部影片中人性最閃光之處,表達了人性比物質更重要的道德倫理,所以,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,這種閃光點尤為珍貴。
但《魯冰花》也有 不完善之處,也就是對孩子們的美術繪畫上絕對強調孩子們的想像力,太貶低繪畫基本功的作用(也許原著小說是個抽像派愛好者?)。我覺得,孩子正在成長中, 儘管象阿明這種有繪畫天份的孩子,若不注重美術繪畫基本功的訓練,那麼未來有發展的話,也只能步入那種有爭議的,所謂抽像派畫者行列,也就是畫出的,是那 種倘若不作解釋,你會不知其所以然的那種作品。當然,這是一種觀念邏輯上的問題,並非藝術手法上的敗筆之處,所以,這不算是藝術上的缺點。
《魯 冰花》整個影片最出色的地方,就是把人性的善在小孩子們身上,尤其在茶姑身上表現得自然而出色,而把人性中的不好的面在二個勢利眼的老師,和即將退休的校 長及虛偽的鄉長身上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。這裡沒有電影貫用手法的正角與反角的真正的正面衝突,也沒有大陸電影中常用的正角們的慷慨陳詞,或美國電影中的痛 快結局。但善良天真者與勢利虛偽者卻是呼之欲出。《魯冰花》最成功之處,我覺得是其能使藝術家的意圖蘊而不出, 讓觀眾自已留有回味,讓觀眾去評點美善假丑, 也就是, 她讓藝術品本身去劃出一個廣闊的欣賞空間。
《魯冰花》無論從電影畫面的美感,電影 主題曲觸動心靈的述說,到對人物人性的刻畫,以及表達生活中的無奈都很有深度,這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。
這部影片獲得了第二十六屆金馬獎,第 四十屆柏林影展人道精神特別獎等多項獎,這是她應得的。
文章来自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4/7/24/n606393.htm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